近年來很多西方國家宣揚新冠共存論,全面放開、躺平,究竟是科學的應對方法,還是無力封鎖的無奈之舉?
美國在宣布與新冠共存的政策后,美國一些州的感染人次瞬間突破20W,還有一些州不得不重新啟用嚴防嚴控措施,美國疾控中心也默默改了通知,表示即使打完疫苗也需要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。
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英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萎縮了9.4%,這和全國人民放了2年假沒什么區別,為了防止經濟崩潰,英國只能通過宣傳群體免疫的策略,扶大廈之將傾,先穩住國家的基本經濟,但其實在英國政府并不是完全不作為,他們通過提高疫苗接種率的方法防止出現大批量重癥患者,至今英國國民整體一針接種率91.5%,兩針接種率85.1%,三針接種率66.3%,因此他們才有底氣選擇放開,而面對不斷突變的新冠毒株,很多人在打了疫苗后還是感染了病毒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疫苗的效果,真的可以防御病毒嗎?其實越來越多的案例和研究告訴我們,肯定是管用的,尤其是在降低危重癥和死亡率上,很有成效。接種兩針的患者轉為重癥的概率是30%,接種三針的患者轉為重癥的概率是25%,因病而亡的幾率更是低到7%到1%,這已經比新冠剛出現時有了顯著的降低。但這也不會成為宣傳新冠共存論的口號。因為對感染新冠后帶來的后遺癥也是不可避免。
足以可見西方國家宣揚新冠共存論,根本就是經濟原因。
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
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!這是習近平主席2020年在抗擊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。
中國是人口大國,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消費人群,光從進口汽車的銷量足以看出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國。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就是保障經濟的發展前提。
中國也是一個工業制造大國,在抗擊疫情到防疫的整個過程中,中國無論是在人力的龐大,還是物資的運輸速度,還是方艙醫院的建設都足以震撼世界,讓國人倍感自豪!
提前規劃準備永久性方艙醫院,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“采樣圈”
國家衛生健康委員黨組書記、主任馬曉偉稱: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,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“采樣圈”,每周定期檢測,重點人群加大檢測頻次。此外,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,以可移動檢測力量為重點。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、集中隔離點,把防控的人力以及物資源備足備齊,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