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氧化氫消毒服務:冠狀病毒的抵抗力與消毒
2019年12月開始,在我國暴發了一種新的以肺炎為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。2020年1月12日經分離鑒定,確認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,并被WHO命名為2019-nCoV。隨后,由該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,迅速傳播至全國30多個省市,并向亞洲、澳洲、歐洲、美洲傳播,截至本文發稿,仍在迅速發展中。
冠狀病毒,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,是人畜共患病毒的一大家族,可以感染人、鼠、豬、貓、犬、蝙蝠與禽類脊椎動物。到目前為止,大約有17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,其中有6種感染人。國際病毒學分類委員會將冠狀病毒科分為4個屬即a、β、y和8屬。這意味著它們很容易從動物傳播給人類,范圍從流感樣疾病到致命的呼吸道疾病。
冠狀病毒是單股正鏈RNA病毒,直徑約60~220nm。有包膜,包膜上存在棘突,整個病毒像日冕,不同的冠狀病毒的棘突有明顯的差異。包膜表面有3種糖蛋白:刺突蛋白(Spike Protein,S蛋白,是受體結合位點、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);包膜蛋白(Envelope Protein,E蛋白,較小,與包膜結合的蛋白);膜蛋白(Membrane Protein,M蛋白,負責營養物質的跨膜運輸、新生病毒出芽釋放與病毒外包膜的形成)。
近年來,因為病毒變異引起的重癥呼吸系統疾病的冠狀病毒陸續出現,其抵抗力的研究才引起重視。學術界認為,SARS-CoV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。但是也可以檢測到該病毒在其他體液和排泄物中。因此,在不同的排泄物中,SARS-CoV的抵抗力也不一樣。2003年,我國學者首先評估了SARS-CoV在外界環境物品中生存的能力。將實驗室培養的高滴度的SARS-CoV的BJ-01株,人工污染在滅菌后的塑料片、玻璃片、棉布片、濾紙片、不銹鋼片和木片的表面,或混合在滅菌土壤和自來水樣品中,室溫下存放不同時間后,用細胞培養法檢測SARS-CoV。結果,SARS-CoV在模擬污染的玻璃片、不銹鋼片、塑料片上可以存活至少2d,在模擬污染的濾紙片、木片、棉布片、土壤上至少可存活4~6h,在污染的自來水中2d仍然保持較強的感染性。該研究提示SARS-CoV在外界環境物品中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。干燥可以促進SARS-CoV死亡。
冠狀病毒屬于有包膜的親脂類病毒。按照人類認知的所有微生物對消毒處理的抗力大小,有包膜的病毒屬于最容易殺滅的微生物。所有批準上市的消毒劑、消毒器械、物理消毒方法,都能夠有效殺滅冠狀病毒。
通過對SARS、MERS疫情期間各國推出的各種消毒指南分析,發現了其根本的原則性一條,即各國批準上市的家用或醫用消毒劑、消毒器械,均能夠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,具體消毒方法應按照產品說明書正確使用。
美國CDC快速推出了中文版2019-nCoV防控指南,除了隔離、測體溫、帶口罩、手衛生等措施外,對病人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、衣物等,推薦使用稀釋的漂白液(即5%次氯酸鈉)或標簽標有“EPA-批準”的家用消毒劑。衣物,還可以采用衣物標簽上推薦的最高溫度來洗滌和干燥衣物。在家中配制漂白液時,應將1湯匙(15mL)漂白劑加入到1夸脫(946mL)水中。如需更多漂白液,可將1/4杯(約60mL)漂白劑加入到1加侖(約3785mL)水中。這樣大約稀釋64倍,有效氯含量大約為781 mg/L。
針對SARS疫情防控,美國CDC的指南中,除了隔離、PPE防護外,對消毒的說明,仍然是使用任何EPA注冊的醫院清潔劑消毒劑,請遵循制造商關于使用稀釋(即濃度),接觸時間和處理時間的建議。
針對MERS疫情防控,韓國政府推出的指南中,對消毒方面有2個方面的說明,一是對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與設備,應遵循Spording的分類原則,選擇高中低水平的消毒;二是對清潔和環境消毒,應選擇次氯酸鈉、酒精、酚類化合物、季銨化合物和過氧化合物適合用作環境的消毒劑。使用環境消毒劑時,應認真遵守稀釋比例,接觸時間和制造商規定的警告.
針對今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,WHO也發布了疑似感染者的防控指南。其中對消毒方面,只提及了次氯酸鈉消毒液。要求每天使用含有稀釋的漂白劑溶液(1份漂白劑兌99份水,有效氯含氯為500mg/L)的常規家用消毒劑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表面,如床頭柜、床架和其他臥室家具。每天至少用含有稀釋的漂白劑溶液(1份漂白劑兌99份水)的常規家用消毒劑清潔和消毒浴室和衛生間表面1次。使用常規洗衣皂和水清洗或用普通家用洗滌劑水溫60~90℃下機洗病人的衣服、被褥、浴室和手巾等,并徹底干燥。
2020年發布了一系列面向公共場所的消毒產品,消毒空氣、表面和物品,廣泛應用于醫院、學校、公共洗手間、辦公室、 商場和工廠等公共場所,也可應用于飛機、公交和火車等交通工具,從而為大家提供多一份安全保障。
新研發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可為醫院和病房提供定制化消毒服務,消毒原液采用食品級過氧化氫,通過二次蒸餾產生汽化過氧化氫,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,對設備和人員無二次殘留,綠色的消毒劑。在實驗中按照消毒技術規范采用了金蕙色葡萄球菌作為指示菌,對消毒效果進行評價,使用log3枯黑芽孢桿菌作為生物指示劑同時做了挑戰實驗,分別布置在了集裝箱的5個角落雙驗證其消毒效果。
min采用內置WIFI和物聯技術,可以采用電腦控制,也可以采用遠程控制,一人控制多臺設備運行,并實施監控設備運行,完成遠程故障排除和軟件升級,并記錄消毒參數,并可以打印成報表,消毒完成后,打開制冷循環系統,30min后濃度探頭顯示過氯化氫濃度低干1PPM,符合職業衛生安全要求。
消毒完成后,取出菌片和芽孢送到實驗室進一步培養計數。按照消毒技術規范,對菌片積芽孢洗滌震蕩,再接種在培養基中48小時,36攝氏度培養后觀察結果,消毒結果符合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。
過去,消毒機器人是一個定位于ICU、手術室等特殊醫療場景的全新產品,但在疫情的影響下,更多的醫療機構認識到,能實現高質量院感的消毒機器人成為一大剛需,更多的進口食品企業也意識到,進口食品消毒服務也成為了他們的剛需。疫情加速了市場教育和產品普及。激增的需求也倒逼企業對產品進行升級,助力產品實現多場景匹配應用。